发布时间:2025-11-01 22:26 作者:管理员 点击量:
为深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试点开设《专业综合设计》课程。作为一门面向设计与应用的专业集中实践课程,该课程通过高校与企业双导师制,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本科四年所学知识,完成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着力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一、周密筹备:打通产学研合作通道
课程建设前期,课程负责人唐炜老师于6月22日至8月22日赴湖南优极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项目案例调研。经多次协调,学院与该公司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成功引进项目资源与企业导师,为课程实施奠定坚实基础。8月30日,在实验室段扶贫老师支持下,课程组对8个项目所需元器件完成分类清理与标注,确保教学资源到位。

二、实践教学:双导师制激发创新活力
9月3日开课首日,企业导师陶进为学生讲解嵌入式系统PCB设计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唐炜老师指导2022级电信1班丁志民同学完成WiFi模块通信实验与OLED显示实验;蒋庚良同学实践了PCB设计与焊接;雷琳老师组织开展硬件系统单元测试;企业导师梁书全指导学生进行传感器指标测试;何俊剑老师运用AI技术辅助嵌入式C语言子程序整合;陶进导师则带领学生开展系统故障监测实践。多维度的指导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质量监控:教学成果获权威认可
10月14日,校督导吴伶教授与系主任蒋志忠教授开展课程巡检与调研,对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给予充分肯定。10月25日,在学校2026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暨“产教融合周”启动仪式上,企业导师陶进、梁书全获聘湖南信息学院企业导师,标志着校企合作迈向新阶段。


四、成果展示:项目实践见证教学成效
10月30日至31日,郭天天教授与梁书全老师分别指导学生完成项目测试、PPT展示与实物答辩。学生作品精彩纷呈:2022级电信1班项目7“基于STM32的智能交通系统”与6班项目8“基于STM32的智能温室大棚系统”充分展现了硬件设计与云端互联的创新应用。



五、育人成效:实现从课堂到社会的跨越
经过两个月集中实践,2022级电子信息工程6个班学生普遍反映,“校企联合”模式有效整合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在接近实战的项目训练中显著提升了团队协作、任务规划、文献查阅与报告撰写等综合素养,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工程实践的重要跃升。
该课程的成功实施,标志着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审/曹霞红 二审/张金菊 三审/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