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7 20:08 作者:管理员 点击量:
4月29日下午,湖南信息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湖南时空信息安全检测服务公司学科带头人李峥嵘副研究员受邀为师生带来题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的专题讲座。李峥嵘以亲历者视角,深入剖析北斗系统的技术原理、特色优势及在国家战略与民生领域的应用,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呈现了一场前沿科技与家国情怀交融的知识盛宴。
讲座中,李峥嵘从导航定位技术的演进历程切入,系统梳理了从无线电导航到卫星导航的技术变革。他指出,北斗系统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凭借“三步走”战略实现从区域覆盖到全球组网的跨越式发展,其独创的“有源+无源”混合星座架构与短报文通信功能,在汶川地震救援、海上搜救等应急场景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技术解析环节,李峥嵘结合北斗三号系统的创新突破,重点介绍了星间链路、氢原子钟、高精度原子钟等核心技术。他强调,北斗三号通过Ka频段星间链路实现卫星自主组网,定位精度全球优于5米、亚太区域达2.5米,授时精度达20纳秒,为5G通信、智能电网等高精度需求领域提供了坚实支撑。此外,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实现厘米级定位,正加速赋能智慧农业、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
结合湖南本土实践,李峥嵘分享了北斗在农业、交通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在株洲茶陵县,“北斗+无人机”平台助力万亩农田实现精准植保,效率提升百倍;在长沙智能驾驶示范区,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厘米级导航,保障行车安全。他透露,北斗三号系统已服务全球130余国,成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名片”。
此次讲座不仅让师生近距离感受北斗技术的魅力,更激发了青年学子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入新动能。
(一审/曹霞红 二审/张金菊 三审/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