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15 17:34 作者:管理员 点击量:
为夯实青年教师教学根基,激发课堂创新活力,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之间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的学习交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历经多轮展示,于2025年6月5日迎来最后一节汇报课。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系青年教师陈雨在致用楼 505 教室,以《Matplotlib 绘图基础》为主题,生动展现了数据可视化的魅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处处长马振中、副处长聂志成、校级督导吴伶教授、谢兵教授、学院领导、学院教学督导组前来指导,学院共30位教师进行观摩。
陈雨老师以“图书馆数据可视化大屏”为切入点,将Matplotlib绘图教学与学生日常学习场景紧密结合,通过“如何用Python实现图书借还量柱状图”这一核心问题驱动课程,展现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特色。课程从数据解读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图书馆图书借还量的趋势及特征,培养数据处理思维;随后通过现场演示代码实现绘图流程,分步解决中文乱码等实操难题,强化编程实践能力;在效果优化环节,通过参数调整培养学生工程思维,注重细节与实际效果的平衡。课程后半段以“馆藏量圆环图”为延伸任务,通过代码对比加深理解,并抛出“双图布局”的进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子图设计的注意事项,实现知识迁移与拓展。整堂课以图书馆数据为纽带,将编程技术与生活场景无缝衔接,教师凭借精准的案例拆解、清晰的实践脉络和巧妙的思维引导,呈现出兼具实用性与启发性的教学风采。
6月9日,学院在致用楼305教室组织本次青年教师优秀汇报课评课活动,评课活动由人工智能系主任袁可可主持,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处处长马振中、副处长聂志成,校级督导吴伶教授,院长余波、副院长张金菊,院级督导陶栋材教授、陈燃教授进行指导,学院共13位老师积极参与评课,围绕课程展开深入探讨。
人工智能系彭琛老师指出,陈雨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案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教学设计清晰,教学功底扎实,建议增加学生自主思考时间以培养批判性思维。戴沁璇、刘翠、石狄灵、杨诚瑞等青年教师认为陈雨老师授课风格活跃且富有激情,课程思政融入自然,课堂通过实时代码调试与可视化展示让抽象逻辑直观可感。同时建议优化代码演示节奏,采用关键步骤讲解+学生同步实模式,避免单向输出,强化“做中学”的实践体验。
陶栋材教授肯定其课件逻辑清晰、视觉精美,建议加强互动设计,通过逐步引导,深化学生理解。陈燃教授强调板书的思维可视化作用,建议在讲解时同步板书核心步骤,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框架。吴伶教授认可代码分步演示效果,建议突出关键代码语句的设计,提升学生对核心逻辑的捕捉效率。
聂志成处长肯定课堂对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认为以“如何实现图书馆大屏图表”为核心问题链贯穿全课,成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同时强调课堂思考时间的控制,既保障思维深度又避免效率流失。马振中处长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维度对课堂给予了肯定,建议进一步提炼 “场景化编程教学” 模式,为同类课程提供示范。
活动最后,张金菊院长指出,程序设计类课程应在理论深度与实践活跃度中寻找创新平衡,通过课程改革,让理论教室成为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创的实践场域。余波院长强调,工科课程需将数学思维、计算思维与工程思维有机融合,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持续提升课堂教学的高阶性与创新性。
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已圆满收官。多轮的展示与评课环节,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平台,促进教学经验共享,推动教学创新。通过专家指导与教师研讨,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教学质量。此举引导高校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助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学校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
(一审/曹霞红 二审/张金菊 三审/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