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7 23:26 作者:管理员 点击量:
为深切缅怀抗美援朝战争中以身殉国的革命先烈,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青年党员心中薪火相传,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与使命担当,2025年10月27日下午,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以“传承志愿精神,筑牢青春信仰”为主题,组织全体党员集中观看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借光影之力回溯峥嵘岁月,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先辈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的最终章,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直至签署停战协定期间“边打边谈”的历史进程:战斗前线血火交锋,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经过747天的抵死奋战,终于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搏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现。影片中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正是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集中体现。

影院内,支部党员们全神贯注,情绪随剧情起伏。看到志愿军将士在枪林弹雨中无畏冲锋,党员同志们红了眼眶;听到谈判代表掷地有声地捍卫祖国主权,党员同志不自觉挺直脊梁。那些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让烽火岁月变得可感可知,大家无不为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气概与顽强意志深深感动。
70多年前,志愿军高唱“保和平、卫祖国”的凯歌,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为国家赢得数十年和平发展机遇。此次观影既是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场和平精神传承。如今我们所拥有的幸福生活,正是先烈们梦想中的太平盛世。党员同志们大家表示,那些不曾享受安宁便长眠黄泉的英魂,他们的精神,在我们手中得以延续。
今日的我们,或许不再需要冲锋陷阵于战火纷飞的战场,但建设祖国的使命同样艰巨而光荣将把观影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学习科研中勇挑重担,以青春之力践行初心使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电影落幕,党员们结合专业与学习实际踊跃分享:
谢欢:
作为大四即将毕业的党员,《志愿军:浴血和平》让我对“和平”二字有了刻骨理解。影片中谈判桌上的据理力争与战场上的浴血拼杀交织,姚庆祥以生命践行“不开第一枪”的坚守、林月明用石块摆出和平鸽的执着,都震撼人心。
先烈们用热血证明,和平从不是妥协换来的,而是靠斗争赢得的。如今我即将步入社会,更懂预备党员的责任。我会带着这份精神,在求职路上勇毅前行,在岗位上锤炼本领,以实际行动传承英烈精神,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伍俐霏:
影片中硝烟弥漫的战场与断壁残垣间,最触动我的并非炮火轰鸣,而是通信兵在枪林弹雨中匍匐接续电话线的瞬间。作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我深刻意识到:当年一条被炸毁的铜线可能意味着整条战线的失联,而今天5G基站承载着每秒GB级的数据流。从战场简易电台到现代天地一体通信网,通信技术本质始终是生命的纽带与战略的命脉。
当年的志愿军通信兵,是在用生命与智慧对抗敌方的电磁干扰和物理切断,他们是战场网络的“活体路由器”。这启示我,通信技术的本质是服务于“连接”与“保障”。我们今日钻研的网络安全、抗毁路由、应急通信,正是先辈精神的当代延续——用最先进的技术,铸就最可靠的国家与社会的“数字神经”,以科技之力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唐佳贤:
荧幕上志愿军战士以血肉之躯护家国的画面,让我热泪盈眶。他们忍饥寒、战强敌,用牺牲换来了今日和平。作为学生党员,我更懂这份安宁的重量——既要在课堂上学好专业知识,更要传承“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把对英雄的崇敬,变成服务同学、担当责任的行动,让青春在奋斗中接好时代的接力棒。
(一审乔琳 二审/汤志成 三审/叶娟娟)